精选廉洁征文范文

文学乐 人气:2.16W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是某个办事部门为了某个活动公开向社会征集的有关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征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廉洁征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廉洁征文范文

廉洁征文 篇1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于谦、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无论历史如何变迁,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廉政”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廉政就是政治上的廉洁清明。《晏子春秋校注卷四》中对廉政的涵义有较详尽的记录。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如何?”晏子对曰:“其行水也。”这里,晏子以水为比喻,水以柔为性,犹之人有廉政之质。廉政又引作廉正,即坚直廉正。古代政与正相通。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政者,正也。”在这个意义上说,廉政就是廉洁正直。后来,廉政中的“政”是指特定的政治上的涵义。廉政,也是从政治上去理解,即指政治上的廉洁清政,为政清廉。那么,我们倡导的廉政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要搞廉洁政治。什么是廉洁政治?就是政治上要廉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廉洁从政。社会主义国家的廉政,从广义来说,就是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各项公务活动中,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秉公尽职,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法规、制度的'总和。廉政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我国,廉政的实质,就是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家管理活动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不贪赃枉法,不奢侈浪费。廉政与如何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就是廉政的表现;反之。

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犹如一支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无悔的青春!市场经济浪潮风起云涌,各种利益和诱惑不断交织,人们的思想意识更趋多元化,来自各种渠道的挑战和考验让人目不暇接。 “廉政在我心中”,犹如这个夏秋交接里的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在重温那些清正廉洁的楷模的先进事迹、感受心灵的震撼的同时,认真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勤政廉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更加稳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我们尽享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无法忘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现在的我们正朝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目标不断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共同去描绘,光明的前景需要我们共同去开创。

廉洁征文 篇2

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多年来在促进税收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乎到自身,就是要从我做起,从每一时做起,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执法。

曾几何时,我从一个单纯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头顶国徽的税务工作者,也曾意气奋发、热血沸腾发誓要对得起自己身上穿的税服,要为头上的国徽增光添彩。随着岁月的流失,我发现自己改变许多,做事犹豫、瞻前顾后,似乎以往的理想、豪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离我远去。为税清廉,执法如山,再一次为我们遵守的防线预警,我不停的反思自己,开始思索……

我想,要遵守好自己"五要十五不准"等廉政自律的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工作态度上改变自己。过去总是觉得对待纳税人,只要不横眉冷对就可以;对待自己的工作只要检查不扣分就可以了。现在才明白税务工作不只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谁都可以胜任的,关键在于要严于律己,严格执法,爱岗敬业,钻研业务,踏实工作。其次,要落实好自己的廉洁行为,就是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会,知识观念的更新日新月异。市场经济金钱观也在冲击着我们,能否坚守廉政建设工作的各项规定,不越雷池半步,不为诱惑所动摇,就是要看我们的意志和纪律遵守的是否到位,只有不断的强化学习,培养自制力和综合能力,就能把握住自己。第三,税收工作是一项政策很强的工作,政策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纳税人的利益,以前在税收工作中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知识的重要性,没有深入地去钻研,学习知识依赖性很强,缺乏创新精神。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各类政策法规、税法知识以及各类廉政规定,更好的为纳税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使自己能够在工作中克服因脾气较急、直率的缺点,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做到心平气和,加强自我修养。

廉政建设无小事,我会努力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执行各项税收政策。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想用这句话和同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