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

文学乐 人气:8.48K
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
摘要:生态旅游的建设水平代表着一个地区社会文明及发展进步水平,体现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程度。建设生态旅游,开展生态旅游,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旅游是我们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利用自身资源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所进行的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优势项目,使人们对生态建设与人类关系认识的深化,也是全面发挥生态多种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和一项系统工程。   关键词:生态旅游;区划;河南省
  
  一、河南省生态旅游环境的总体特征
  
  1.河南省地质、地貌特点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总体特征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环抱,山间有丘陵和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豫东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1] 。
  2.河南省气候特点
  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其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伏牛山 淮河干流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全省年平均气温12.8℃~15.5℃,年均降水量为600mm~800mm,降雨以八九月份最多。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
  3.河南省水文特点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地带,横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总面积16.7万km2,降水量南多北少。
  4.河南省生物特点
  河南省境内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植物种类据不完全统计就多达1 700余种,仅陆栖脊椎动物资源就达400种以上。
  5.河南省土壤特点
  河南的土壤大类型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沙浆黑土、盐碱土和水稻土七种。京广线以东,沙、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海河冲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区,山丘区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沙、颖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唐、白河两岸的南阳、唐河、新野、邓州等是沙浆黑土分布区。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等四地区的部分县是盐碱土的分布区。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百合下段河流两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分布。豫西的黄土丘陵的白土阶地和缓丘上中部的立黄土、低山丘陵区位置较高处的红黏土、太行山及伏牛山东侧向潮土过渡地区的油黄土等,都是褐土类的土属。由秦岭入河南段(灵宝南部)起,东到嵩山、东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二支层叠的中山山地,太行山的中山山地均分布着棕壤。豫西低山与丘陵的南坡和大别山北坡,或称坡积侵蚀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是河南亚热带林木,特别是茶叶、油桐等经济林木的适宜土壤[2]。
  
  二、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广泛分布、相对集中
  
  河南省国家森林公园4处,分别是甘山国家森林公园,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寺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湾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13处,分别是毛楼生态旅游区、白天鹅湿地、黄河故道湿地、西泰山、龙池曼、木札岭、龙峪湾、白云山、老界岭森林生态旅游区、龙潭沟自然生态旅游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石漫滩、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有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云梦山、大坯山、百泉、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五龙口、九里沟、王屋山、黄河风景区、龙亭、环翠峪、浮戏山雪花洞、嵩山、龙门石窟、青要山、大坝风景区、鸡冠洞、石人山、昭平湖、丹江、铜山湖、岈山、薄山湖、淮潭、灵山、鸡公山、青龙峡、九龙沟。
  从上述河南省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河南省风景名胜区分布可以看出,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上具有广泛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只有周口市、漯河市、许昌市、商丘市没有生态资源的分布,其他市都有生态资源的分布。而这些生态资源又集中分布在南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区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