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理论实践

文学乐 人气:2.59W

论文摘要:本雅明的《德国悲剧的起源》是一本融合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他将寓言从传统的文学领域扩展到社会历史领域,以巴罗克悲悼剧建立起他的现代寓言批评理论。

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理论实践

论文关键词:本雅明 《德国悲剧的起源》 寓言 巴罗克 悲悼剧

本雅明生著作很多,但大都是零散的论文、随笔或未完成的手稿,只有《德国悲剧的起源》一书是其唯。一一部完成的完整专著。但是由于书中理论的深奥、晦涩,再加上它是一本融合了哲学、美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的理论著作,使其不被当时学科界限森严的大学教授们所理解和接受,于是本雅明就被学院体制永远地放逐。然而,随着对时代和社会深入地研究,当今的学者发现本雅明的理论尤其是寓言理论越来越具有当今时代现实意义,并将《德国悲剧的起源》称为“20世纪德国文学一一哲学批评领域最有创见的一部杰作”。

本雅明在向法兰克福大学申请教师资格时,明确地提出自己写作《德国悲剧的起源》…书的研究目的;“这部著作旨在提供一种关于17世纪德国戏剧的新视点。将当时的德国戏剧一一悲悼剧(Trauerspie1)一一同悲剧(Tragedy)加以对比,以表明悲悼剧(TrauersPie1)的文学形式与寓言(allegory)的艺术形式之间的亲和关系。这就是该书为自己确定的任务。”他希望通过对17世纪巴罗克悲悼剧的分析,建立起现代的寓吉批评理论。在欧洲文学史中,巴罗克时代是指从1580至1680时期。这一时期是处于文艺复兴衰落、启蒙运动兴起的时期。“巴罗克”一一词源出葡萄牙语,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成为‘一种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者评论家将之看作是无节制和低劣鉴赏力同义词。

书名中的“悲剧”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悲剧,而是具有一定的特指,它专指德国17世纪的巴罗克戏剧。这个术语本雅明德语原文用的是“Trauerspiel”,在英语中没有相对的词,于是就译成了“GermanTragiCDrama”,其实是不太恰当的。因此汉语翻译时为了有所区别,有的把其翻译为“悲悼剧”。这一艺术形式主要代表人物有格H1F乌斯(Gryphius,1616-1664),洛亨斯坦(Lohenstein,1635一l683),哈尔曼(Ha1Imann,1615—1673)等。巴罗克艺术是社会文化转型期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颓废、狂放、分裂和古怪等特征。这种艺术形式与当时主流古典主义艺术相对立,据此巴罗克艺术长期受到贬低和忽视。可是在1888年,瑞士艺术史家沃尔夫林(Wolfflin,Heinrich,1864—1945)发表《文艺复兴和巴罗克》,对巴罗克的艺术价值给予了最为恰当和准确的评价。他提出任何一种文艺思潮的存在价值主要在于它是否表现了艺术的创造价值,“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永恒不变的美学法则,文艺复兴的永恒性并不表现在它向后人提供了一种可以让人永远仿效的艺术教条或审美规范,而表现在它的艺术创造精神。”他以此来说明巴洛克正体现了这种创造精神,它是对和谐统一的传统艺术观的反驳。巴罗克悲悼剧主要盛行在17世纪,这个时期既处于传统社会文化的衰落期,又处于社会国家分裂、动荡和战事连绵的颓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