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文学乐 人气:6.26K
试析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揭示了语言发展进化规律的模因论,自进入我国,便得到了许多学者和外语教师的关注与研究, 进而引起了我们对外语学习方法的深刻反思。这一理论为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理论和教学思路,将模因理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与大学英语口译课堂教学步骤相结合,必将提高高校英语口译课堂的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模因论 口译 高校英语口译教学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是由我国著名学者何自然教授于2003年引入我国的。在模因论的基础上,何自然教授提出了语言模因论。虽然引入时间不长,但是模因论与语言模因论在我国的语用学领域已经掀起了广泛而热烈的研究热潮。这一理论为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理论和教学思路。

  一、模因论与语言模因论

  模因(meme)这个术语最早起源于Richard Dawkins(1976)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代地相传下来。在引入这一理论时,何教授有意将meme译成“模因”,是取了与生物学中的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从而表明模因与基因的相似关系。正如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殖的,模因这一文化的基本单位是通过模仿而传播的。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播的必要载体之一,其发展离不开模因,而模因也要依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事实上,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语言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与历代语言使用者的不断模仿复制和传播是分不开的。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用模因论可以来分析语言的复制和传播,甚至是语言的发展和灭亡。

  二、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郭亚玲和蒋宝成把模因复制传播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1)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同化有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通过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独立发现模因;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2)记忆(retention):此阶段模因停留在个体的记忆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3)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时,模因从记忆储存中被提取出来,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常有的表达手段有语言、文字和图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4)传输(transmission):模因从一个宿主被传输到另一个或更多的宿主,传输的过程也叫复制。

  三、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口译教学就是在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语言模因的传递与转换的过程。语言模因的模拟与传播也要遵循上述的四个阶段,首先应该被语言学习者所接受理解,然后停留在其记忆中,然后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出来并进行有效地传输复制。对于口译学习者来说,在理解接受的同化阶段就要进行信息的转换,实现英汉两种语言的互相转换。
  (一)加强两种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
  一名合格的口译者在接受理解语言阶段就应该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换言之,就是要有一个扎实的语言基础。例如,对于汉语语音中21个声母、39个韵母、四个声调的标准发音,或对于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方法和部位都要反复训练,使自己的发音达到标准,从而满足做一名口译员最基本的要求,然后才能上升到两种语言的句法层次、上升到如何合理的表达意思继而转换语言的层次。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都需要口译者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训练。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声母韵母和音标就是语言模因的最基本单位。只有精确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并且反复操练,才能保证译员的翻译被使用这两种不同语言的人们所接受。基于以上原因,很多高校在培养口译专业的学生时,都会开设语音基础课程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这种做法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