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文学乐 人气:2.29W

论文关键词:传统  创意 人才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论文内容摘要:文化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中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现状并不尽人意。高校中国教育应从培养创意思维,加强实践实训课程等方面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也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熏陶,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强、诚信、乐观的优良品格。 
  
  文化创意产业是借助人的创意智慧,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进而生成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一种满足消费者精神及情感需要的体验经济。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创意人才是关键。文化创意产业人是具有很强应用性特征的人才,他们以文化知识为核心,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文化创意人才的知识性、独创性特点适合了当今追求多变、快速发展的经济,在创意经济产业下,文化创意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灵魂力量。然而,目前我国创意经济上文化创意人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策划创意水平不优秀。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后表现出的创意能力不强,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的就业空间不成正比,也就是说,目前的文化创意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的匮乏制约了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
  文化创意人才表现出的种种缺失状态,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在高校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时,由于教学模式缺乏创意、新意,缺少实践教学,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少,导致学生不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进而制约了他们的创意思维,使学生毕业后无法将其所学的文化知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一.优化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培养文化创意人才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在高校教学计划中一直占据着很重的地位,但教学效果却不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于教学模式还是比较保守,多表现为老师从头至尾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则平时抄抄笔记,考前临时抱佛脚,尤其在目前就业压力大的形式下,学生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无用,从而没有兴趣学习此课程,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边缘化。就学生而言,尤其是非汉专业的学生,不重视学习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后果就是学生的人文知识匮乏,进而影响到创意能力。所以,高校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校学习时,既掌握了应用技能,又储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并在学校教学实践中能有效灵活地将文化知识进行创意提升,具备初步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首先,以中国文化为本,培养创意思维。
  中国文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向学生讲授博大精深的文史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只是被动地听,他们不知如何将听来的知识运用、创作,所以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使学生认识、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应在授课时适当援引传统文化与当代产业经济结合的案例,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文化知识不仅仅是用于考试,而是能通过创意发挥,产生经济效益的。
  其次,革新传统教学手段,强调创意运用。
  改革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创造的思维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鼓励原创。其形式可多样化,如小组讨论式、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自主设计传媒案例等。此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精品课程建设结合,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师生在精品课程网上交流,并提供课程教学、相关知识讲座的视频资料,激发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三,积极探索,多渠道搭建学生自主创意平台
  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意思维培养外,还需多途径地开辟实践、实训项目,为学生建立自主创新平台,这也是提升高校毕业生文化创意能力,丰富其经验的有效办法。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广告大赛类的设计竞赛,通过多形式的设计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及运用文化知识的平台,同时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第四,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
  改变过去的纯理论讲解方式,在教学中加强实践、实训比例,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设计能力,甚至能与市场实际需求结合。此外,积极与校外企业、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基地,开展校外合作,使学生在步出校门前就提前了解企业公司对人才结构和知识提升的需求,意识到文化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校外实践,使学生在实际场合掌握设计创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贴近市场,增强实战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中发挥的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文化,包括思想、文学、建筑、绘画、等各种文化体系、观念形态,具有悠久、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扩展知识面,而且可以在学习中受到良好地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