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成功”的突破

文学乐 人气:2.39W

  坦率说,在我个人的解题经历中,尚未成功乃至失败,实在是比激动人心的成功多得多.但是,尚未成功并非只给笔者留下消极的结果,而面对偶尔的顺利笔者也总是要继续寻找当中的解题愚蠢(见文[1]、[2]),我不知道这些说来见笑的个人体验是否对广大读者有点帮助,但我能肯定地说,这是我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解题财富中的主要资产,并且我的看法(包括本刊1998年开始的解题分析连载以及《解题学引论》一书)已引起了一部分同行的关注与共鸣,需要致歉的是,二三年来,关于解题与解题分析的大批读者来信我不能一一作复,今天的话题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有意的弥补.下面,笔者要进行3个解题个案的分析,以展示如何由失败走向成功,又如何对浅层的成功进行深层的调控.
  1.个案1—由失败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1 若a、b、c为互不相等的实数,且x/(a-b)=y/(b-c)=z/(c-a),求x+y+z.
  解:由等比定理得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尚未成功”的突破

  但是,式的分母为零

  我们的解题努力失败了.
  评析:这是一个失败的解题案例,文[3]谈到了调整解题方向后的一些处理,其实都用到式.所以,失败的过程恰好显化了题目的一个隐含条件,这是一个积极的收获,当我们将不成功的式去掉,把目光同时注视式与式时,式使我们看到了两条直线重合:

  而式又使我们看到了直线通过点

? 作一步推理,直线也通过点(11),于是

  与文[3]相比,这是一个不无新意的解法,其诞生有赖于两点:
  第1,从失败的解题中获取一条有用的信息,即式.
  第2,对式、式都作着眼点的转移,从解析几何的角度去看它们.
  有了这两步,剩下来的工作充其量在30秒以内就可以完成.
  2.个案2—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
  设f(n)为关于n的正项递增数列,M为大于f(1)的正常数,当用数学归纳法来证不等式

时,其第2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假设f(k)<M,则

无法推出f(k+1)<M.
  据此,许多人建议,用加强命题的办法来处理,还有人得出这样的命题(见文[4]P.32及文[5]P.12):
  命题 设{f(n)}为关于n的正项递增数列,M为正常数,则不等式f(n)<M(nN)不能直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评析:不等式没能用递推式证出来,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数学归纳法的功力不足,其二是数学归纳法的使用不当.把不会用当作不能用,其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分析上述处理的尚未成功,关键在于递推式,这促使我们思考:f(k+1)与f(k)之间难道只有一种递推关系吗?
  确实,有的函数式其f(k+1)与f(k)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无法用数学归纳法来直接证明;而有的关系则较简单,仅用加减乘除就可以表达出来.但无论是很复杂还是较简单,其表达式都未必惟一,文[6]P.278给出过一个反例,说明上述命题不真: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讲解:当n=1时,命题显然成立.
  现假设f(k)<2,则
  f(k+1)=f(k)+(12k)<2+(12k),
由于2+(12k)恒大于2,所以数学归纳法证题尚未成功.
  然而,这仅是方法使用不当.换一种递推方式,证明并不困难.
  f(k+1)=1+(12)f(k)<1+(12×22
  下面一个反例直接取自文[4]的例2
  3 求证(11!)+(12!)+(13!)++(1/n!)<2
  证明:当n=1时,命题显然成立.
  假设n=k时命题成立,则
  (11!)+(12!)++(1/k!)+[1/(k+1)!]
 =1+(12)+(13·12!)++(1/k)·1/(k-1)!]+[1/(k+1)]·1/k!)<1+(12){1+(12!)++[1/(k-1)!]+(1/k!)}<1+(12×22
  这表明n=k+1时命题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知,不等式已获证.
  3.个案3—对尚未成功的环节继续反思
  文[7]有很好的立意也有很好的标题,叫做反思通解·引出简解·创造巧解,它赞成反思失败并显示了下面一道二次函数题目的调控过程:
  4 二次函数f(x)=ax2+bx+c的图象经过点(-10),是否存在常数a、b、c使不等式

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若存在,求出a、b、c;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讲解:作者从解两个二次不等式

开始(解法1),经过数形结合的思考(解法2)等过程,最后经学生相互讨论后得到巧解(解法4):由基本不等式

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猜想

  经,f(x)满足条件f(-1)=0,所以f(x)存在,a=(14),b=(12),c=(14).
  我们不知道命题人的原始意图是否只考虑存在性,按惯例,若存在,求出a、b、c应该理解为若存在,求出一切a、b、c.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上述巧解,那就存在一个明显的疑点:诚然,式是满足的一个解,但是在x与(x21)/2之间的二次函数很多,如
  f1(x)=(12)x+(12)(x21)/2
  f2(x)=(13)x+(23)(x21)/2
  f3(x)=(14)x+(34)(x21)/2
  ……
  这当中有的`经过点(-10),有的不经过点(-10),巧解已经验证了f1(x)经过点(-10)从而为所求,我们的疑问是:怎见得其余的无穷个二次函数就都不过点(-10)呢?

  也就是说,巧解解决了充分性而未解决必要性,解决了存在性而未解决惟一性.究其原因,是未找出x与(x212)之间的所有的二次函数.抓住这一尚未成功的环节继续思考,我们想到定比分点公式,式可以改写为

或 f(x)=λ(x21)/2+(1λ)x(0λ1). 
一般情况下λ应是x的正值函数(文[8]默认λ为常数是不完善的;同样,2000年高考理科第20题(2),对cn=an+bn设

是错误的),但由于f(x)为二次函数,λ只能为常数.为了在中求出λ,把f(-1)=0代入即可求出λ1(或λ12).
  式与式的不同,反映了特殊与一般之间的区别,反映了验证论证之间的区别.其实,原[解法1]出来之后,立即就可以得出式,与是否应用基本不等式无关.同样,原[解法1]中作者思考过的推理是否严密巧解中依然是个问题.这种种情况说明,我们不仅要对解题活动进行反思,而且要对反思进行再反思.下面一个解法请读者思考错在哪里?
  解:已知条件等价于存在k<0,使
  [f(x)-x][f(x)-(x21)/2]=k≤0
  把x=-1时,f(x)=0代入得 k=-1
  从而 [f(x)-x][f(x)-(x21)/2]=-1
  即  f2(x)-[(x+122]f(x)+(x3+x+2)/20
  由此解出的f(x)为无理函数,不是二次函数,所以本题无解.
  作为对反思进行再反思的又一新例证,我们指出文[9]例2(即1997年高考难题)第1问,可以取λ=a(x2-x)01)(λ是x的函数),则
  f(x)=a(x1-x)(x2-x)+x
      =λ1+(1λ)x,
  据定比分点的性质有x<f(x)<x1



  1 罗增儒.解题分析解题教学还缺少什么环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12
  2 罗增儒.解题分析再谈自己的解题愚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4
  3 罗增儒.解题分析人人都能做解法的改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7
  4 李宗奇.调控函数及其应用.中学数学杂志(高中),20003
  5 王俊英.一类数学归纳法能否使用问题的判定.中学数学,19879
  6 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
  7 曹 军.反思通解·引出简解·创造巧解.中学数学,20006
  8 陈雪芬.刘新春.定比分点公式在代数中的应用.数学教学通讯,20006
  9 罗增儒.解题分析——分析解题过程的两个步骤.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5

TAGS: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