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论文

文学乐 人气:1.29W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生互动;非言语互动

浅谈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论文

【论文摘要】:师生互动对于语言课堂的作用得到二语课堂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我国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存在互动模式单一、互动对象差异大、非言语互动未得到重视等弊病。教师必须理解师生互动的本质和内涵,不断反思互动的在教学中开展的实际效果,通过设置合理教学情境、提倡师生平等、提高教学评价质量等手段,使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更有成效。

20世纪80年代初,二语课堂研究兴起。研究者开始注重课堂的互动层面,将师生互动与学生的语言习得发展联系起来,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二语习得研究者普遍认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可理解性输入,提醒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进行输出。文章对国内中学英语课堂的现状展开研究,论述了师生互动的内涵、实质,和特点,分析了目前中学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师生互动的内涵和实质

互动的概念最早存才于社会学研究领域,指社会角色间的相互联系或关系,而后被逐渐引入到语言教学中。Allright(1984)把师生互动定义为语言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师生之间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其实就是个微观的社会,课堂教学过程即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师生互动的核心和本质在于"交互"。我们常常认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即是师生互动,殊不知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对流",而远非"交互"。教师提问之前通常预设了答案,对学生的回答也仅给予简单的正确或者错误的评价。教师很少参与学生的情感和思考过程,更无从谈起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使他们"动"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师生问答的实质是单向和线性的交流,并未达到"互动"的层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思维和语言的交锋和共振过程。教师试图将学生的内隐心理活动引发为外显行为,而所引发的行为又反过来促进新的心理活动。

因此,师生互动应具有如下特点:一,平等性。教师和学生同为互动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而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二,交互性。即师生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双方的交流不是单向或是线性的。三,共振性。教师的行为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并外化为行为和反馈。而学生的反馈又给教师以信息,使其不断地调整并推进教学过程。四,连续性。师生互动是连续的过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不断推进,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提问-回答"过程。五,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不拘泥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模式。互动可有教师发起,也可由学生引出。可以是问答式,也可以式讨论式、开放式,或者演示式。

二、师生互动的分类

关于师生互动的分类,国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师生互动做出了多种分类。Ellis(1984)根据互动的目的将互动分成五种类型:以方法为目的,以信息为目的,以活动为目的,以系统框架为目的,和以社会为目的。Seedhouse(1994)根据课堂模式将互动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基于现实世界、基于课堂、基于任务,和基于语言的互动。国内学者吴康宁等人(1997)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我国外语课堂做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法。

1.根据互动主体的关系分类,师生互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师个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互动。具有预期目的和明确对象的师个互动行为,常表现为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直接接触等。这种类型较明确地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偏见,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策略。目前,师个互动我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占到很大的比例。

(2)师班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学生在此过程中,认为自己对教师行为反应师群体反应的一部分,而非区别于他人的独立个体行为。这种互动常见于组织教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过程。师班互动我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占到的比例与师个互动相当。

(3)师组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在此类型的互动中,教师针对学生小组进行讲解、辅导,和评价。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所占课堂时间的比重很小,因此师祖互动较少发生。

2.根据师生行为的属性,师生互动可分为下列三种:

(1)控制-服从型。控制和服从是师生行为的主要属性。控制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根基,是教师课堂行为的社会学本质。教师间或会采用"民主"和"合作"的方式,但其根本宗旨,即课堂控制,是不会改变的。与之相应,学生回应教师的控制行为的期待可以归结为"服从"。服从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属性的一种制度规定。

(2)控制-反控制。学生以"服从"行为与教师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常态,但不服从的情况会偶尔发生。这时师生互动的属性便转变为"控制"与"反控制"。当学生的反控制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师生互动行为的主要属性会发展为相互对抗。

(3)相互磋商型。教师需要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则力图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惩罚,在此双重压力下,相互对抗可能转化为相互磋商,或既相互对抗又相互磋商。

上述分类方法较好的总结归纳了我国中小学语言课堂的情况,对我国外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该分类法从社会学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解释,强调了师生互动不同于其他人际互动。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受到其职业特殊性和社会规定性的影响,"控制-服从"为其根本特征。

三、中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私以为,目前我国中学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存在一下几个主要问题:

1.互动的对象存在差异性

教师提问成绩好的同学的人均次数多,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获得的互动机会偏少。

教师在选择互动内容上,对好学生提的问题通常稍难一些,并在评价时倾向于采取肯定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并且在等待时间上表现出耐心。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倾向于选择简单的问题,在评价时倾向于给出"正确"或"错误"的简单评价。互动出现障碍时,教师通常较少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和表达机会,转而选择其他学生继续提问。尽管教师的做法是出于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目的,但上述差异性体现出中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形成了有条件的、小范围的互动,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不利。

2.非言语行为互动缺乏

课堂言语行为指教学过程中的讲解、讨论、提问,回答等言语互动。非言语行为指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和学生表现出的:

(1)无声的静姿,如面部表情和眼神;

(2)无声的动姿,如手势语和体态语,

(3)有声的辅助言语和类言语,如声调。

音质、音量、语速、节奏,以及哭、笑、叹息、咳嗽等无固定意义的发生。

非言语行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时刻对师生互动产生着影响。许多教师认为课堂互动的中心是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而忽略了课堂中出现的非言语行为。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未能控制好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不恰当的表情、肢体语言对课堂互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教师常常忽略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从而错失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

3.互动模式单一

师个互动和师班互动占到绝大多数,师组互动所占比重小。"控制-服从"为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行为模式,相互切磋型的互动较少。同时,绝大多数互动由教师发起,由学生发起的互动极少。如此的弊端在于,虽然课堂上有互动,但是互动仍由教师控制,学生的反馈多数在教师的预期之中。低效和无效的师生互动仍居多数。

另外,在教学法层面,师生互动拘泥于"提问-回答-反馈"的模式。教师对于互动的理解存在偏差,未能将互动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四、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途径

基于师生互动在中学英语课堂的现状,私以为,中学英语教师在充分理解互动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师生互动更有成效。

1.提倡民主平等。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此处的平等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

面。从认知角度,教师不应以权威自居,更不能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报有偏见。在情感方面,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抱负志向,以及他们的选择和判断。教师不应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塑造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发现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展开对话,相互理解,真诚接纳,学生获得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等师生关系的积极体验。

2.恰当运用非言语行为。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力争合理运用面势语,并加强师生间的

眼神交流。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运用得体的眼神能使学生自觉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不恰当的视线活动,例如不恰当的注视部位和延续时间,都会使学生精神紧张,不能认真听课。同时,教师需要加强手势语的运用,包括指示性手势,强调性手势,会意性手势,和评价性手势。利用手势对言语进行补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记忆效果。

3.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除了在"提问-回答-反馈"模式下发起师生互动外,

需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创设更多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话题,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演示、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表达欲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力图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其次,教师可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启发"和"探究"促进师生互动。

4.提高评价质量。评价是课堂中教师用以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对学生的评

价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首先,教学评价要遵循激励性原则。在中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保证当前知识的准确传输的基础上,给学生促进和鼓舞,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教学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纵向地对学生作出评价,对于优生可着重于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进取心,对于差生,则着眼于激起他们的自信心,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总之,真诚、热情、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和交流,并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的愿望。

五、结束语

通过对中学英语课堂的观察和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发现目前我国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实施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对师生互动的实质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大力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而对于外语教学,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总结师生互动在课堂中的实际效果,运用有效的策略促进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Allwright,on:Longman.1988.

[2]Elli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

[3]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J].教育研究,1997(2).

[4]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5]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